编者按:本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80年岁月流通,硝烟散尽,但前史的回响仍然激荡在民族回想深处。
习在留念中国人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役中,整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计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兵士、军‘八百壮士’等很多英豪集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
清明之际,本报记者看望这4处抗战英烈留念设备,重温英烈的抗战业绩,叙述各界赓续巨大抗战精力的传承故事,凝集勇敢前行的精力力量。
河北易县狼牙山,绵绵的顶峰屹立入天,状若狼牙,峥嵘险恶。抗日战役时期,狼牙山区域是晋察冀边区的北大门。
记者来到海拔1000余米的狼牙山五勇士留念塔下,一股敬意情不自禁。“在阻击日寇的战役中,为保护大众和部队主力搬运,员、班长马宝玉等5位八路军英豪,从这儿纵身跃下……”留念塔下,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馆长李芳手指不远处的小莲花峰,向参观者介绍。
1941年9月25日,3500余名日伪军向狼牙山区域建议进攻,形势危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的5位兵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兵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为了拖住敌人,确保大部队安全搬运,使用狼牙山地形险峻的有利条件,经过5小时激战,将敌人引至大部队撤离的相反方向。
面临步步紧逼的日伪军,5位兵士临危不惧,勇敢地跳下了数十丈深的山崖。“他们勇敢坚强、血战到底的英豪业绩,表现了意志坚决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力。”李芳说。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展厅内,一块块展板、一件件老物件让这段抗日战役时期的英豪故事再现人们眼前。“上一年11月,咱们启动了陈列馆展陈改造提高工程,将扩大展陈面积,运用数字技能等丰厚展陈内容,进一步讲好‘狼牙山五壮士’的英豪业绩,传承好赤色基因。”易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浩介绍,改造后的展陈估计于7月前向大众敞开。
“咱们将身边的赤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育,创办了神威锣鼓、赤色合唱团等多个以赤色文明为底色的社团,经过丰厚多彩的活动大力宏扬巨大抗战精力。”易县狼牙山赤军校园校长许银刚说。
“狼牙山,英豪的山,狼牙山,赤色的山,五壮士,美名传,铮铮铁骨震敌胆!”下午4点,狼牙山脚下,易县狼牙山赤军校园操场上,锣鼓声响遏行云。百余名学生喊着昂扬的标语,踏着鼓点改换队形,生气勃勃。
新四军刘老庄连留念园的留念馆内,一支被烽火焚烧得严峻歪曲、已成弓形的步枪,记录着一场从黎明打到黄昏的战役。
1943年3月18日,为保护当地大众和党政领导机关安全搬运,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名勇士在刘老庄与千余名日伪军进行战役,接连打退了敌人的5次进攻,终因陷入重围,弹尽无援,悉数壮烈献身。
1967年3月18日,李爱云初次随父亲来陵寝祭扫。她的胞兄李云鹏就是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的指导员。“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聚会,以报此恩。”这是李云鹏在1941年7月4日,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每年3月1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都会举行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勇士殉国留念典礼,铁军旅官兵、新四军子孙、勇士亲属以及当地各界代表等齐聚于此,思念先烈。
现在,高19.43米的八十二勇士留念碑将前史刻入丰碑,留念碑的西南方,为留念英豪而栽下的82棵青松早已擎天而立。从青年到晚年,李爱云现已接连58年前来祭扫,这是一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坚持。李爱云责任宣讲八十二勇士业绩近2000场,听众近20万人次。李爱云的女儿严晓晶说:“我的女儿也年年都来,这是咱们祖孙三代的传承接力。”
八十二勇士陵寝管理中心负责人石明闯介绍,早在1946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便在勇士殉难处,为八十二勇士修建了陵寝和留念碑。新中国建立后,当地屡次对陵寝进行增修扩建,2009年1月更名为新四军刘老庄连留念园,每年前来祭扫的各界人士有50万人次。
刘老庄的孩子们,从小就听白叟讲八十二勇士的故事长大,不少也从倾听者变为叙述者。
“82位英豪,一个个勇敢献身了。他们凭什么有这样一股百折不挠的精力力量?”淮安市刘老庄连赤军小学的孩子们每月都会到刘老庄连留念园当自愿者,六年级学生张芷涵常常在浴血刘老庄主题壕沟邻近解说。浴血刘老庄主题壕沟建于2007年,25组青铜人物雕塑再现了八十二勇士壮烈殉国的悲凉场景,张芷涵在叙述中日益深入地舆解了“什么是不平的脊柱”。
乌斯浑河畔,春寒料峭,阵阵北风掠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这儿是“八女投江”殉难地。
步入八女投江遗址留念馆,一幅长卷浮雕映入眼帘:8位女兵士挽臂踏入汹涌的江水,神态坚毅,衣袂翻飞。“这是根据幸存抗联兵士的回想创造的,这8名为国捐躯的女兵士分别是东北抗联五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兵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解说员胡尧说。
一张老相片招引了世人的目光——相片中的冷云梳着齐耳短发,面庞娟秀,目光坚毅。“这是她学生时代留下的仅有印象,其他7位女兵士的容貌则只可以经过艺术家的笔触重现于展厅的画像中。”胡尧在解说时压低了声响,游客们屏气凝思,似乎被拉回了那个寒秋。1938年,为打破日伪军的“三江大征伐”,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决议西征。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带领7名战友随第五军一师曲折作战。但在10月,部队行至乌斯浑河畔时,因叛徒告密,遭千余名日伪军围住。
“她们本可荫蔽渡河,却挑选用生命保护战友。”本年现已83岁的抗联前史研究者于春芳动情地叙述。其时,已行至河滨预备渡河的8名妇女团兵士,为保护大部队包围,决然抛弃渡河。她们自动招引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敏捷脱节敌人的进犯。缺医少药之际,面临日伪军“抓活的”的逼降,女兵士们誓死不平。冷云坚决地对咱们说:“们,咱们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咱们最大的荣耀!”8人销毁,相互搀扶着踏入汹涌的乌斯浑河。
黄昏时分,落日为乌斯浑河镀上一层金色。一群刚走完抗联小路的孩子正站在八女投江殉难地石碑前献花,浸透厚意地朗读着:“你们沉入江底,却化作繁星,照亮来路与去程……”
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八女投江”群雕旁,63岁的退休教师余悦带孙子来擦洗雕像,并献上一朵白菊。余悦口气凝重:“孩子,今日的安定是勇士们用生命换来的。”
这是上海四行库房抗战留念馆的西墙,墙体上布满的炮弹孔和枪弹孔,铭刻着前史的伤痕。
“上海四行库房抗战留念馆是全国罕见、上海仅有的,在战场原址上建立的抗战主题场馆。”上海四行库房抗战留念馆馆长马幼炯介绍。2015年,根据“尊重前史,全面、完好、精确地再现其时战役情形”准则,上海相关单位在四行库房补葺和上海四行库房抗战留念馆建设中,对照文献档案和前史相片,恢复了当年战后西墙的原貌,使其成为四行库房最重要、最共同的前史遗址。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第72军88师262旅524团1营420余名官兵,由团附谢晋元带领,从10月26日深夜至10月31日清晨,在四行库房坚持4个昼夜抗击日军,史称“四行库房保卫战”。
站立弹孔墙下,平台上满是市民送来的鲜花,人们的思绪被拉回到当年的四行库房。
1937年10月26日,大场失守,苏州河以北中国军队防地分裂,三军西撤火烧眉毛。依照有关布置,10月26日深夜,420余名官兵连夜进入四行库房。为何420余人会被称为“八百壮士”?谢晋元所率的四行守军对外声称库房内有800人,以利诱敌人、壮大声势。
留念馆内,有一处展陈记录着勇敢悲凉的一幕——10月28日黎明前,日军悄悄挨近四行库房墙下,试图用炸药摧毁铁门和墙面。四行守军发现后当即抛掷手榴弹和迫击炮弹,日军用两块大钢板护住头顶和身体,继续埋设炸药。危殆时间,年仅21岁的敢死队员陈树生身捆数枚手榴弹,从5楼纵身跃下,与敌玉石俱焚。谢晋元率部打退敌人10余次张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
上海四行库房抗战留念馆将整整两面墙留给一个个详细的名字,追溯“八百壮士”名字的进程,从2015年开馆继续至今。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留念四行库房保卫战,2015年四行库房抗战留念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留念设备、遗址名录。
日前,由静安区文明和旅游局、上海炎黄文明研究会主办的“苏河两岸忆抗战”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四行库房抗战留念馆开讲,近百名市民冒雨赶来。其中有青年学生说,这是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领巾自愿解说员”项目是上海四行库房抗战留念馆培养的特征自愿服务项目之一,招募9至14岁的青少年来馆参加解说。小小解说员们用幼嫩而坚决的声响叙述四行库房保卫战故事,在解说过程中上好这堂生动的前史课,传承好巨大抗战精力。
外公脱离咱们15年了。承继外公的革命精力,我扎根底层,无怨无悔。从事环保监测作业,风吹雨淋是粗茶淡饭,英豪们用鲜血保卫祖国大好河山,我也要尽职尽责,守护好绿水青山。
英烈精力不是笼统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生命印记。咱们青年学子将沿着革命先烈的脚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用斗争之芳华担起民族复兴之重担。
1937年10月19日夜晚,咱们连队的前辈以血肉之躯闯入阳明堡机场,摧毁24架敌机。自此,“攻必克、战必胜,不畏难、不畏险”的精力在连队代代相传。
作为英模连队指导员,我要带头传承前辈精力,以随时预备交兵、随时能打胜仗的实际行动,不断攻坚克难、勇敢冲击。